【唱移风易俗 树文明乡风】瑞昌市夏畈镇:党建引领促善治,铜源振兴展新篇

江西农业农村融媒体 2022-09-22 11:23:30 订阅

瑞昌市夏畈镇


被誉为“青铜之源,剪纸之乡”的夏畈镇,地处瑞昌市西北部,地域面积47平方公里,辖12个行政村2个社区,户籍人口1.8万。交通便利,武九铁路、武九客专、杭瑞高速、351国道穿境而过。文化底蕴深厚,境内有世界最早(距今3300年)、保存最完整、内涵最丰富的商代大型采矿遗址,又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剪纸之乡”,素有“无户不剪纸,无女不绣花”的说法,剪纸高手随处可见,仅凭一把剪刀无需画稿就可剪出复杂多变的造型。


九江市首座剪纸博物馆位于境内。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,农村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,留守农村的大多是老人、妇女和儿童,参与集体性事务动力不足,镇村组织开展的行动,群众不理解、不支持、不参与。利己思想、邻里矛盾、不良风气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。近年来,夏畈镇针对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,突出党建引领,依托数字赋能,强化“三治”融合,构建党建+乡村治理新格局,群众参与集体性事务的积极性越来越高、依法办事的法治意识越来越强、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越来越浓。


实践做法


党建引领,发挥核心引力


夏畈镇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,以党建统领全局、凝心聚力,让党员示范带头、领航驱动,带领群众积极参与、共治共享。


健全组织体系。建立健全党委统筹、支部主导、党员冲锋、群众参与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,按照“党组织引领、网格化管理、信息化支撑、精准化服务”的原则,打造覆盖全面、功能齐全的治理网格,共划分24个网格,按照“1+2+N”模式(即1名网格长+2名网格员+多名党员志愿者),共配备48名网格员,做到网格覆盖全镇、党员覆盖网格。选优配强各村党支部书记,全镇1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“一肩挑”。突出“书记抓、抓书记”,镇党委书记、党政班子成员、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,对网格负总责,致力实现“人在格中走,事在格中办”。


发挥模范作用。通过“党员亮身份”“党员月月行”等活动,在宣传惠农政策、支持村级事务、发展村级产业等方面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,如在新农村建设拆旧过程中,党员不仅做到主动拆、带头拆,而且针对不理解不配合、邻里出现纠纷的对象,做到主动劝、带着拆,全镇党员主动拆除旧房杂房28间,化解矛盾16起,带动拆除旧房杂房119间,展现了“四两拨千斤”的奇效。


精准服务群众。将基层党建与党员服务、志愿服务相结合,实现联系、关心、服务群众“零距离”。组建北联村“夕阳红”护村队、城门村“老汉”义调队等15支“党支部+党员+志愿者”的基层志愿服务队,建立群众“点单”、支部“接单”、志愿者“领单”、群众再“评单”的工作闭环,提高服务群众的精细化程度、专业化水平,变“坐等上门”为“主动服务”,让党建服务深入一线,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同频共振。2021年,全镇开展助残助困、代办帮办、疫苗接种等“五讲、五助、五化”志愿服务600余次。


数字赋能,增添创新活力


夏畈镇围绕数字乡村基础设施、乡村治理体系数字化、产业数字化等重点领域,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领域的具体应用,实现有“治”更有“智”。


数字化政务服务凸显便民。以数字乡村试点为契机,结合政务服务“最多跑一次改革”,打造乡村振兴数智服务平台,融合农业农村、民政残联、卫生健康、人社就业等政务服务功能,推行村级综合管理“一网格”、基础信息“一张表”、群众服务“一次办”、村务管理“一码办”,村民在镇村范围内就能获得建房审批、就业等服务,实现了手机申请、网上审批、少跑一次、一次不跑,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,减轻了村级组织负担。


数字化产业升级提升效益。建立夏畈镇现代农业产业园,由镇党委政府为主导,全镇12个行政村联合创办,采取“强村带弱村、先进带后进、能人带穷人”的方式大力发展秀珍菇产业。2021年,投资220余万元对车间进行数字化改造,建成恒温车间11个、冻库1间,实现了温度、用电、冷冻、烘干等智能化控制,极大提高了产业产能,每年可生产秀珍菇80-100万包,产出秀珍菇鲜菇42-45万斤,年生产效益在320万元以上,可实现利润90万元以上,各村分红有望突破8-10万元。


数字化基层治理确保稳定。高标准建设镇村两级综治中心,全面应用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“雪亮工程”,高清智能摄像头覆盖了全区每一个重点路段、路口,以及学校、铜源剪影文化园等重点场所。在镇综治中心雪亮工程平台,可以清晰地看到全乡主要交通路口的实时监控情况,有力保障辖区平安稳定;各村建立的数字乡村管理平台,有实时监控、远程学习、信息发布、应急广播等功能,既能满足村民看家护院的需要,又能更好推动村级综合治理、平安乡村建设、远程学习教育等工作开展。


三治融合,迸发治理合力


夏畈镇牢牢把握新时代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“三治”内涵,以自治为基、法治为本、德治为辅,实现了政府治理、社会协同、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。


自治为基,引导群众参与。健全村民议事会、夏畈夜话等自治制度,让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定、群众的事情群众自主办,打牢了自治基础。通过搭建协商平台,充分发挥听证会、协调会、议事会“三会”自治载体,村组长、党员代表、村民代表、妇女代表及志愿者及时了解集体事务实施内容、实施程序和受益范围,凝聚共识,切实解决用水用地、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护等农村群众关切问题。城门村“老汉”义调队由“五老”人员、村民小组长、宗族代表等组成,具有与当事人平等的社会地位和视角,更能贴近和说服群众,参与化解了多起邻里、家庭和婚恋纠纷。


法治为本,培养法治意识。打造“法律明白人”广场,建设法治宣传栏、法治明白人宣誓区、法律明白人光荣榜,大力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。按照群众自荐、村组认定、组织遴选的程序,从村组干部、农村党员、“五老”、网格员等对象中选拔法律明白人。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作用,收集社情民意、普及法律常识、服务基层治理,化解纠纷矛盾。组建法治服务队,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,进村组、进学校开展普法、讲法和送法活动,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,引导群众遇事找法、办事依法、解决问题靠法。


德治为辅,培育文明新风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,将夏畈镇铜源遗址文化——实干创新、国家级非遗剪纸文化——精益求精等融入治理格局,发挥德治教化作用。打造青铜韵剪纸工作坊,将小孩、农村妇女作为主要培训对象,让剪纸艺术走进课堂,把传统技艺带进万家,让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窗花、一张张精巧绝伦的“福”字,代替一场场过度消遣的麻将、一个个令人沉迷的短视频,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,有力推动了文明新风的建立,此做法得到中国教育电视台报道。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,弘扬真善美、曝光假恶丑,引导群众崇德向善、见贤思齐。广泛开展“最美家庭”“五星级文明户”“好媳妇、好婆婆”等评选活动,选树一批有正气、讲文明、带头移风易俗的典型代表,发现和宣传党员群众中的善行义举,用身边的典型事教育身边人,激励引导广大群众对标先进、自觉看齐、共倡新风。


工作成效

 

基层党组织凝聚力、战斗力不断强化


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治理模式,将乡镇党委、村党支部、村民小组、广大群众凝聚在一起,让党员成为组织连接群众的桥梁。不论是在疫情防控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、新农村建设中,还是在产业发展、矛盾纠纷调处、平安建设上,基层党组织充分调动各方力量、盘活各类资源,始终扮演着乡村治理的核心角色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;党员带头遵纪守法、带头服务群众、带头维护周边环境、带头促进邻里和谐,始终活跃在第一线,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。


群众参与治理主动性、积极性持续高涨


在乡村治理实践中,夏畈镇建立村民议事会、夏畈夜话,推动群众自治机制不断完善,畅通了村民表达诉求渠道、完善了决策执行监督机制,实现了群众的事情干不干、怎么干、好不好都是群众说了算,激发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,扭转了以往群众只看不参与、没好处不干、干好干坏不理会的冷漠局面。



乡村整体环境整洁度、和谐度显著提升

发动群众整治村容、治理垃圾、改好厕所、治好污水,让干净、整洁、宜居、宜游成为夏畈镇每一个村庄的标配,随手一拍都是风景。通过“一村一辅警”队伍建设、“虞效力调解工作室”以及将铜源遗址文化、剪纸文化、大屋夏家训家规三大传统文化融入平安建设等一系列举措,形成了“遵纪守法、和亲睦邻、团结友爱、互帮互助”的良好民风,实现了群众安居乐业,乡村和谐稳定。


经验启示


实现乡村治理有效,必须坚持党的领导


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,完善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治理有效实现的前提。乡村治理涉及乡镇党委政府、村集体、广大群众、社会团体等诸多主体,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核心,将所有主体统一领导、统一思想、统一推进,就无法达成共谋、形成共识、实现共治。想要乡村治理有效,就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,将各类主体组织起来,系统推进。夏畈镇实现治理有效,正是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,汇聚各个主体的力量,形成心往一处想、力往一处使良好局面的结果。


实现乡村治理有效,必须引导群众参与


乡村振兴是人的振兴,乡村治理必须是群众参与配合的治理。广大群众是乡村的关键主体,他们的参与和配合是乡村治理甚至是乡村振兴工作成败的关键。夏畈镇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,牢牢把握与群众生活最相关、群众日常最关心的方面,不断改善全镇人居环境、提升基础设施。在此过程中,还通过村民议事会、四议两公开制度发动群众参与决策,把村民的事给村民做主,极大提升群众参与的积极性。通过完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,让村民的参与感、幸福感、获得感显著增强。


实现乡村治理有效,必须建立长效机制


乡村治理不是一次活动、一阵风,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,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、不断完善、不断提升的工作。一些不文明、不依法、不和谐的因素,不能仅仅依靠党员奉献、群众自觉、乡贤出力,否则很容易因为人的变更影响治理成效,让治理成果“昙花一现”。要让乡村治理有效,实现长治久安,必须要靠政府部门从制度建设入手。夏畈镇建立了党的领导体系、群众的议事制度、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等,实现治理有效,这些制度也是在不断摸索、不断完善中形成,发挥的效益也在不断坚持中巩固。


【来源: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】


责任主编:刘张愉
36
0
写评论

发布
取消
3回复